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坚持为人民服务,是无数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出生那年正逢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一文发表,仿佛有一种特殊的缘分,让这篇文章、这种精神一直引领着我走到今天。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用医学理论、科学技术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状况,是我们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和毕生追求。50多年前,当我来到陕西省佳县时,条件的艰苦让我吃惊,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卫生观念更让我揪心。打那时起,我就明白,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属于陕北高原。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医学生,我要用我的新观念、新方法来改变佳县的面貌。推广新法接生,大幅降低佳县婴儿死亡率;创办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不断提升科室医疗水平;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培养本地名医,创建爱婴医院……时光荏苒,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经受着检验。如今,曾经的“窑洞医院”已变成十几层楼的现代化医院,我也从“小路大夫”变成了“路奶奶”,但我永远记得党和人民给我的信任和力量,矢志不渝在小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扎根陕北从医50多年,我亲眼见证了偏远地区医疗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人民健康改善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现在,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疗卫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患者看病有医保,遇到疑难杂症还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逐步成为现实。偏远地区老百姓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更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也一定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不负人民。25年前,我退休了,但作为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更没有退休年龄,就是要“退而不休”:我就像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只要患者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继续在一线用专业知识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健康。
" />《人民的“镜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摄影大赛及征集活动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此前征集活动已于2023年10月启动,吸引了众多热心市民和游客们的关注及参与。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9岁,年龄最大的76岁,市民游客反响热烈,踊跃投稿,用镜头记录下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所在这片土地承载的黄浦江畔的回忆,以及上海近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轨迹,展示这个区域在工业时期、上海世博会时期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时期的面貌变迁。
而展览的重点,则是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及运营时期。这里又分为三个篇章:“生态自然永续”篇展现了世博文化公园以生态为先郑子寒,营造春景、秋色、夏荫、冬姿的自然生态景观;“文化融合创新”篇体现了世博文化公园中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以申园、上海大歌剧院、世博保留场馆以及国际马术中心为代表,展现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市民欢聚共享”篇反映了公园赋予人民美好的生活场景,而人民所创造的公共文化与艺术也让公园得到了反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园的观赏者、守护者和创造者,从而生动演绎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让参观者在观赏公园美景的同时,真切地领略这片土地的巨大变化,共同感受公园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展览现场,很多市民在展厅内拍照,有一些是原上钢三厂的老员工,大家细细欣赏每一幅摄影作品,要在照片上寻找往昔的辉煌。哪里是原来的老厂房,哪里是原来的工作车间,都是他们记忆中美好。他们表示,从曾经上钢三厂的工业遗址,到世博会举办地,再到如今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城市的日新月异,希望以后常来逛逛,看看,感受城市的美好。
还有很多参观者表示,本来只是来爬爬山,看一看双子山的风景,没有想到,半山腰还有一个那么大的展厅。而且在双子山上看展和在其他平地上的展览馆不一样,半山的展厅将自然的宁静与艺术的魅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郑子寒,也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专注于艺术作品本身郑子寒,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这种环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沉思和反思的空间,让人们有机会深入思考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