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2.0

丹道至尊

导演:周星驰

年代:2020 

地区:西安 

类型:台湾 法国 悬疑 复仇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20:35

原标题:马达加斯加总统获赠灵境·人民艺术馆“簪花仕女图”仿制画

该药由跨国药企诺和诺德生产,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是一款皮下注射药物。其作用原理是与GLP-1受体结合后,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胰高糖素的分泌。同时,它还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GLP-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延缓食物从胃到小肠的速度,增加饱腹感,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和减重的作用。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医生韩晓东,他表示,诺和盈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有临床减重需求的肥胖症患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开展科学的减重治疗。“减重药物的使用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光靠药物‘躺瘦’很难,同时还需要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建议减重人群找具有专业诊疗资质的医生开具这一药品,确保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款药物。”

“目前,在减重代谢门诊中,大概有1/3的患者都会咨询这个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代谢科副主任医师韩晓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不久他就遇到一名45岁的女性患者,身高156cm、体重150斤,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前来咨询是否可以用这款药物。“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一般都会先告诉她,你用这个药物是否符合适应证,如果用了,效果如何,你需要注意什么,这是最为关键的。”

韩晓东表示,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像上述这名150斤体重的人群,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体重,如果生活方式调整不好,单纯靠这个药物注射,一来不可能依赖药物注射一辈子,不会一直有效,二来即使采用这个药物治疗,也需要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调整一同管理体重。“需要注意的是,这款药物其实对15%左右的人群是没有效果的,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药当作神药,一定要注意合理科学地对待减重这件事情。”

“只有认真了解过这款减肥药,非常清楚药物的适应症以及副作用等,懂得长期管理好自己体重的人,才能规范合理地使用好这款药物。”韩晓东进一步表示,在他的门诊中,还有不少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药是不是适合应用,仅仅是听说或者看周边的人注射过、觉得效果好,自己也想来尝试一下,还有人本身并不胖,只是一味追求“以瘦为美”的理念,或存在“身材焦虑”,不契合个人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一个减重数据,这也是不推荐的。

“如果体重指数(BMI)小于27,我们基本不推荐注射这款药物。”韩晓东指出,根据诺和盈的说明书显示,它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初始体重指数(BMI)≥30kg/m^2(肥胖),或 ≥27kg/m^2至<30kg/m^2(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

“甲状腺髓样癌是绝对禁忌症,当然还有很多相对禁忌,如血脂高的人,会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有个人情绪问题的人,注射这一药物会导致食物抑制、情绪低沉等,还有些会导致反酸、增加便秘可能性等等。”韩晓东解释说,大家要认识到,这款药物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人的代谢能力,只是通过抑制食物、减缓胃肠道蠕动,来实现减重的目的,“如果你认为这款药,注射之后能‘躺瘦’,那就错了”。

“一些患者使用的减肥药,很多没有经过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这些药物里面有导致人体食欲减退或腹泻,甚至是神经产生兴奋的药物成分,不少药物可能还会给心脏、肝肾等带来很大的损伤。”韩晓东说,他遇到过患者吃了来历不明的“减肥药”,没办法睡觉、心跳特别快,还有患者则是吃了一些减肥药反弹了,比减肥前的体重还要重。

很多人都知道减肥得“管住嘴、迈开腿”,在韩晓东看来,这六个字,“管住嘴”是排在前面的:“这意味着饮食管理对于减重来说非常重要,很多人迷信一味依靠运动也可以减肥,但其实已有科学依据表明,运动帮助你减肥的作用没有你想象中的高,运动能消耗体内部分热量,最重要的是坚持运动能改善你的情绪,帮助你把减肥这件事儿做下去,减肥本质上就是个‘收支平衡’的事儿,吃进去的热量<消耗掉的热量就会减重。按照这个逻辑,管住嘴是基础,迈开腿是加分项。”

“用了减肥药后是否带来反弹”是让诸多医生最为担忧的一件事。而在2024年10月1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也特别提出减肥药的反弹问题: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2021年开始使用GLP-1作为减重药物的患者中,约2/3的患者在1年内因各种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经济负担、健康保险覆盖范围等)停用GLP-1。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了GLP-1停药后的减重效果,结果均显示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而继续使用药物体重可进一步下降。此外,肥胖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减轻(体重降幅至少5%),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停止药物治疗。

同时,韩晓东也明确提示,司美格鲁肽虽然减重效果好,用药安全性也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但其不良反应仍然是存在的,最常见的就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大约有40%以上的人使用司美格鲁肽后会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还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出现腹泻、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胃痛、腹胀、嗳气等问题也很常见。此外,主要禁忌是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指标较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胰腺炎病史患者,临床应用要注意。

原标题:践行“三省”理念,且看这家养老险企业如何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容不得任何人贪墨侵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强调,强化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要求定点医药机构及时开展自查自纠。今年,国家医保局总结历年检查情况,形成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问题清单,引导定点医疗机构主动对照自查,通过自我管理提升医保基金使用规范化水平,这是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是医保基金监管宽严相济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赋能定点医疗机构的重要方式。在今年飞行检查中,国家医保局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对自查自纠敷衍应付,对已提供清单的问题不主动自查整改,履行自我管理的主体责任严重不到位。现将部分典型问题公布如下:

二是过度诊疗。如“糖化血红蛋白”临床上作为糖尿病监测指标,该指标在8—12周内比较稳定,短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反复检测意义不大,但该院对短期住院患者,一次住院多次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又如“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可评估感染程度,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一般根据需要选择其一进行检测,但该院对大量患者同时开展上述两种检测。这些行为相当于1天内多次测身高,1天内采用多种方式测身高,临床价值不高,浪费医疗资源。该院多种基因检测、粪寄生虫卵集卵镜检、红细胞抗体筛查、乙肝丙肝检测等均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535.5万元。

三是重复收费。脊髓神经根松解、椎板切除减压是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的过程性操作,相关费用已含在“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价格中,不得额外收取。但该院开展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已对应收费的同时,重复收取脊髓和神经根粘连松解术、减压术费用。这相当于计算机维修,不仅收取维修费,还收取计算机开机、登录费。该院介入治疗、血液透析等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214.8万元。

一是超标准收费。如“骨密度测定”应按“测定次数”收费,但该院按实际检测部位收费,一次测定在腰椎、髋部、前臂等不同部位测定,按部位多次收费。又如“小针刀治疗”应按“每个治疗部位”收费,但该院按照“进针点、穴位反应点、痛点”进行收费,某患者颈腰2个部位治疗,收费清单却按痛点收费23次。该院病理诊断、B超检查等均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440.7万元。

一是过度诊疗。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主要作为青春期发育指标、正常妊娠诊断、妊娠异常监测、男性生殖障碍等诊断依据。但该院为2500多名60岁以上患者开展上述性激素检测,几乎没有临床意义。该院甲状腺素、癌胚抗原检测等项目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111.8万元。

二是超标准收费。如“换药”应按照伤口大小,区分小换药、中换药、大换药、特大换药四个档次收费。其中,大换药一般用于感染伤口、缝合11—30针或创面长度大于5厘米的伤口。该院开展腔镜类微创类手术,创面较小周星驰的所有电影,但术后按“大换药”标准收取换药费用。这相当于消费者购买小瓶矿泉水,但商店按桶装水收费。该院肿瘤抗原测定、氧气吸入等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347.2万元。

三是重复收费。如“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指使用高速转头将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组织碾磨成微粒,将阻塞血管腔的斑块消除,进而治疗冠心病,术后可根据患者需要置入冠脉支架。按照规定,术后支架置入费用已包含在“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价格中,不得额外收取,但该院违反规定重复多收支架置入费用。这相当于外出就餐,餐厅收了米饭费用,还要收煮饭的“水钱”。该院静脉营养治疗、护理、麻醉等项目均存在类似问题,涉及费用1427.2万元。

五、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平凉市人民医院)。经查,该院存在34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979.4万元,但该院仅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87.4万元。从检查情况看,该院过度诊疗问题比较普遍。如β2微球蛋白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但该院向6万多名无肾脏疾病风险的患者普遍开展“β2微球蛋白测定”。又如胱抑素主要用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微小损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其他肾小球早期损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但该院向近4万名无肾脏疾病风险的患者普遍开展“胱抑素测定”。再如血浆D-二聚体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或作为溶栓效果的观察指标,但该院对1万多名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风险的患者大量开展“血浆D-二聚体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