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讲座后,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学院的退伍大学生张天啸颇有感触。他表示六福喜事粤语完整版,要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同时结合电气专业特色来践行“老杨树”精神。该校另一名研究生党员冯艺萱说:“作为学校电气‘薪火’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主要成员,我今后也要努力用青言青语讲好党言党语,不断创新宣讲形式,让故事更有生命力和传播力。”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中山医院肾脏移植科教授朱同玉对澎湃新闻表示,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器官短缺,以肾脏移植为例,每个病人大概要等待5~10年才能获得宝贵的供体。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超过14万人,但每年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不到2万例,供需之间有很大缺口。近年来,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推动下,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猪作为供体走进医学界的视野,因猪的器官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尺寸与人体器官相近,并且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人畜共患疾病较少,因而被视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之一。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敲除”猪体内可能引起排异反应的基因,并插入一些人类基因,从而提高接受移植者长期存活的可能性。目前,多基因编辑猪作为异种器官供体的方案正在被广泛研究和验证。
当时,科学家对供体猪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了8基因编辑,分别敲除了3个猪的异种糖抗原合成基因(GGTA1、CMHA、β4GalNT2),以此消除超急性排斥反应;转入了3个人的补体调节蛋白(hCD46、hCD55、hCD59),可有效缓解人补体系统激活导致的急性排斥;同时转入了抑制凝血的调节蛋白(hTBM、hCD39),可有效避免凝血紊乱导致的排斥。
2018年起,朱同玉团队启动了中国首个噬菌体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78.3%的临床改善率。在此期间,该团队发表了国内首篇噬菌体治疗案例报告,以及全球首篇关于新冠病毒继发细菌感染噬菌体治疗的案例集和RNA噬菌体治疗的案例论文。2022年,朱同玉团队发起成立了中国噬菌体研究联盟,并发布了噬菌体治疗及噬菌体制剂质量标准的专家共识和团体标准。“随着这项研究的推进,今后会使器官移植后患者的存活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高。”朱同玉说,噬菌体治疗将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超级细菌感染,在器官移植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