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3年,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联合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4家商协会,发起组建“全国农资保供平台”的倡议。今年,在充分调研、吸收行业内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4家商协会制定了平台的工作机制规则和成员行为准则,相关文件先后征求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司局的意见。近期,4家协会和各省级供销合作社向行业内骨干企业发出邀请,经过初步审核,240家农资生产流通企业成为首批“全国农资保供平台”成员企业。
“要以建设全国农资保供平台为依托,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保供效能。”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局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龙文表示,未来,平台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探索开展农资产销对接、农资集采集配等相关业务。同时,将针对化肥市场的变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国家有关政策,协调产销关系,反应企业诉求,争取金融、交通等方面支持,积极促进农资市场供应稳定,提升产业链整体保供效能。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1月15日从平湖·羽绒服指数简报获悉,10月中旬、下旬和11月上旬,羽绒服批发价格指数已连续三旬收报下跌:10月中旬收于124.92点,环比下跌4.31%;10月下旬收于120.88点,环比下跌3.23%;11月上旬收于116.95点,环比下跌3.25%。
平湖·羽绒服价格指数简报分析羽绒服涨价原因时称,一方面,禽类需求减少,原料羽毛供应量下降,羽绒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面对羽绒原料成本的攀升,羽绒服生产商不得不调整售价以保障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新国标GB/T14272-2021《羽绒服装》的实施对羽绒服的生产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家需承担更多的成本。各类成本提升的直接影响是羽绒服价格的上升,并逐渐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与此同时,随着羽绒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攀升,羽绒服生产企业成本压力陡增,部分商家调整羽绒服营销策略,选择观望或销售库存,以此缓解原料紧缺带来的压力。